近日,我院消化內科在普外科、手術室的共同合作下,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粘膜腫瘤挖除術(ESE),填補了我院在該項技術方面的空白,標志著消化內科內鏡診療技術又邁上新臺階。
病例回顧
患者劉女士,56歲,因上腹部不適到我院就診,經胃鏡檢查發現前壁近胃角側粘膜一大小約2.0CM*2.3CM粘膜隆起,表面光滑。隨后,患者前往武漢協和醫院行進一步檢查。
檢查結果提示腫塊大小約18mmX20mmX26mm,且瘤體大部分往腔外生長。確診后,劉女士帶著巨大的精神壓力,再次來到宜豐縣人民醫院就診……
病例討論
消化內科治療團隊在全面評估病情后,考慮到該胃體腫瘤較大,起源于固有肌層,大部分瘤體向腹腔外生長,如行外科開腹手術或腹腔鏡切除,不僅創傷較大,對消化道正常功能也有影響。而常規內鏡下治療難以完整切除病變,經團隊認真商議,并與家屬充分溝通后,決定行內鏡下粘膜腫瘤挖除術(ESE)。
內鏡下粘膜腫瘤挖除術(ESE)——是目前國內外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的新方法,主要適用于不超過3cm,向消化道腔內生長為主的良性或低度惡性黏膜下腫瘤。該項技術無需開腹、開胸,腹部不留瘢痕,可完整挖除病灶、創傷小、術后恢復快等優點,大大節省了醫療成本,縮短了住院時間。
手術圖
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后,在沒有破壞固有肌層的情況下,順利將瘤體完整的剝離,成功為劉女士實施ESE術。整個手術過程就像用手術刀剝一只熟雞蛋,既要保證雞蛋與蛋殼分離,又要保證雞蛋不碎,并且一半蛋殼要剝下來,而另一半蛋殼則要完整保留下來……
此次成功開展內鏡下腫瘤深挖術(ESE),填補了宜豐縣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,也為今后消化內鏡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。
胃鏡室:0795-2781195